新征程开新局树新貌 “豫期人”担重任出精彩

  期货服务实体“河南样本”系列报道之三   导语   人才是期货市场发展的基石。30多年来,随着我国期货市场发展进入不同阶段,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和升级。尤其是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和机构参与到期货市场中来,不仅对期货经营机…

  期货服务实体“河南样本”系列报道之三

  导语

  人才是期货市场发展的基石。30多年来,随着我国期货市场发展进入不同阶段,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和升级。尤其是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和机构参与到期货市场中来,不仅对期货经营机构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对期货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因新中国期货市场发源于此,河南郑州是国内一个重要期货人才聚集地。近些年,在传承过去“传帮带”育人模式的基础上,得益于相关各方支持,河南在期货人才培育和培养上进行多种探索,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培育交易专才 传承“传帮带”模式

  说起郑州期货圈,有一位长者无人不知,他就是崔陵渝,“中国对冲合伙人”团队创始人,多家投资公司、私募基金、期货公司投资顾问。

  已过花甲的他,仍孜孜不倦地带领着数十名年轻人活跃在期货交易的第一线。

  崔陵渝几乎见证和参与了新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全过程,也目睹了河南期货行业的发展和变化。当问到他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时,崔陵渝回答:“河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之所以能够成为新中国期货市场的发源地,与拥有一批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是分不开的。”

  在崔陵渝看来,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更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源。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人才不断流动和培养的过程中,河南沉淀下来了一批专业化、复合型的期货人才,当地很多产业企业引进期货人才,并组建了专业的期货团队,有力推动了河南经济的发展。

  据崔陵渝回忆,国内期货市场发展初期,市场上的专业期货人才非常缺乏,虽然行业机构开展了大量专业培训活动,但快速培训出来的具有有限专业知识的期货人才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而且综合素质也达不到相关各方的要求。当时,市场上可供学习的涉及期货方面的专业书籍也很少,学期货基本上是跟着先入场的期货从业者学,就是所谓“师傅带徒弟”的模式。

  “从我在期货市场摸爬滚打的经验来看,进入这个市场后,要想学有所成,成为一名真正的‘行家里手’,还需要脚踏实地地实践。”崔陵渝告诉记者,进入期货市场后,他曾经历长达数年的挫折期,之后自己慢慢总结教训,向更专业的人士请教学习,最终才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交易模式。“实际上,早期的河南期货人才大部分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中财期货郑州营业部总经理方红江也认为,作为新中国期货市场的发源地,河南在期货人才培养、成长和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传统优势,“传帮带”的期货人才培养文化影响了众多期货交易人。

  锻造服务专才 实践中创新转型

  相比崔陵渝,方红江算是一位新生代期货人。

  2013年,我国期货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河南的产业企业和相关机构对期货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比较高的要求。这一年,方红江刚刚踏入期货行业,他经常到当时的《》图书中心查看一些期货专业书籍,为自己充电。

  近10年过去了,国内期货、期权品种数量从当时的30多个增加到现在的101个,保证金规模从2500亿元左右增至现在的1.6万亿元,市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方红江也从当初的一名期货新人成长为现在可以独当一面的期货营业部负责人。

  谈起这些年的从业经历,他感悟最深的就是,要不断地学习再学习。

  “期货市场是一个风险管理市场,对专业性要求很高。市场在快速发展,每位期货从业者都需要不断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跟上市场发展的节奏。”方红江说,与此同时,参与的市场主体数量也在快速增加,所涉及领域更为宽广,加之市场参与者结构的优化,以及普通交易者投资理念的日趋成熟,其对相关人才和专业服务的需求也更加多元,这为期货专业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展示与发展空间,同时也对相关机构和行业主体培养期货人才提出了挑战。

  近年来,随着市场不断变化,河南期货市场的部分专业人士已经开始转型。与此同时,基本面研究和市场调研逐步受到产业企业和机构的重视。

  “因郑商所发挥的集聚效应,郑州聚集了众多的期货经营机构和相关市场主体,大家学习期货和重视期货专业人才的氛围浓厚,人才培养方面的交流也十分顺畅。”方红江告诉记者,上市品种调研、期现结合套保、跨月与跨品种或跨市场套利等活动和研究,河南是走在前面的,在期货交易和专业人才培养上也很具有前瞻性。

  方红江表示,目前广大期货、期权市场参与者越来越专业,对公司专业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服务机构,我们加大培养与组建期货专业团队力度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期货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与服务水平。”他说,目前他们开拓业务的方式也在转变、升级,从原来主动到市场“扫楼层”开发客户,转变到主动到产业中服务客户并寻找商机,通过为企业和机构提供调研报告、投资策略、经营创新模式等,吸引客户主动来谈合作。

  产学研相结合 培养应用型人才

  期货市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才的不断输入,更离不开后续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目前,部分期货公司由于其自身原因,经常出现招聘—培养—流失—再招聘的循环过程。虽然这属于正常的人员流动,但有时也让期货公司的工作较为被动。因此,如何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期货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现阶段,期货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各类专家型人才大量涌现,无论是产业企业还是个体投资者进入这个市场,均可以得到很好的专业知识培训与辅导,大家参与期货市场较之前方便了很多。”崔陵渝说,20世纪90年代初期,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经济还不是很发达,金融领域的专业人才都是“宝贝”,近年来,中国期货业协会、交易所特别是郑商所在河南多次开办大量期货专业人才培训班,举办大量期货知识与上市品种推介会,为期货专业人才的培育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比如,郑州市场建立以来,集聚了一批又一批专业交易者,如今很多优秀的交易者已经走向全国,或自己组建团队、成立公司当老板,或到相关机构任职。

  有业内专业人士告诉记者,像崔陵渝这样的期货老兵大都是“自学成才”的。而如今随着包括河南在内的很多高校开设了期货专业,加上期货行业各方积极进行各类人才培养,加强投资者教育,期货专业人才的培养渠道、模式等已发生了显著变化,期货专业人才的数量、综合素质等均得到了较大提高。

  为落实国务院将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部署,郑商所坚持开展期货、期权综合型人才的培育工作,近年来更是紧扣满足国内期货、期权市场高质量发展对综合型人才需求快速增长的目标,先后推出了“郑商所杯”大学生模拟交易大赛、“期货知识进校园”“走进郑商所”主题开放日等活动。不仅实现了“以赛促学”的目标,而且保证了期货后备人才培养的量质齐升,为期货市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培养、储备青年人才。

  目前,我国高校建设与人才培养等已走向定位差异化、特色更明显的发展新路,一系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等正在统筹实施,期货等金融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分类推出,期货专业人才教育开启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而为了更有利于我国期货和衍生品人才的培养,有助于行业进步、市场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期货交易所、期货结算机构、期货公司等正在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对接,正在进行期货和衍生品知识进校园、进课堂等有益探索与创新,这十分有利于加快培养期货、期权市场高素质专业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截至2021年年末,共有102家期货公司在郑州设置总部、分公司或营业部,聚集期货从业人员(含居间人)3000多人,同时,还有七八十家期货公司在郑州设置总部直辖的产业部或事业部。另外,与私募基金、金融科技相关的期货信息从业人员也数以千计。这些经营机构对期货基础从业人才需求缺口较大,也为河南高校进行期货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需求土壤。

  为提升河南期货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为河南培养更多优秀的期货衍生品实践应用型人才,2020年《》与郑州经贸学院牵头共建河南省金融衍生品大学生实习实践教育基地。该实习基地面向河南省内外开设有金融投资专业的高校开放,主要承接本科大学生的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活动。据不完全统计,通过教育基地,已累计向期货行业输送毕业生100余名,分别进入现货企业、基金公司、期货公司、证券公司等从事期现研究、资产管理、客户服务等不同岗位的工作。河南省棉花行业龙头企业同舟棉业、期货行业头部企业中粮期货,均有教育基地输送的毕业生。

  输送投研专才 多方共赢促发展

  “随着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关注和参与期货市场,产业企业对期货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特别是既懂期货又懂现货的专业人才很受产业企业的欢迎。”河南省金五谷粮油贸易公司总经理李小留告诉记者,他们公司追随市场发展趋势,已建立起大宗农产品、生鲜果品期货专业团队,不仅增强了公司的经营风险抵抗能力,而且整合了产业上中下游与社会平台资源,解决了市场价格波动风险难控、融资难、物流难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引进了较多的期货专业人才,公司的期现套保业务占比越来越高,期货人员在实践过程中专业素养再度提高。公司现已拥有一批期现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

  据方红江介绍,随着大量农林期货品种上市,大型涉农企业特别是一些农业龙头企业在招收员工时也很青睐有期货背景的人员。

  “我们公司的部分优秀员工主要来自期货服务机构,这里并不存在现货企业和期货经营机构互相‘挖墙角’的现象,而是我们愿意接受,期货服务机构乐意欢送。”好想你002582)物产有限公司总经理楚国俊告诉记者,对于期货从业者而言,在期货、期权及场内外衍生品市场大发展的背景下,很多人再次站在了事业发展的“十字路口”,是继续搞品种研究还是积极投身到产业中去?身处我国期货、期权市场高质高速发展期,面对期货、期权服务实体经济正在或将要发挥巨大作用,很多具有成熟逻辑模式与经营思路的高端期货人才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实体经济领域。重要的是当前期货服务机构与产业合作的模式不断创新,作为联系市场各方主体的纽带,以往单单依靠收取佣金生存的期货服务机构等,已从传统的业务模式中脱身且投入到新的业务领域,更加多元化、个性化与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出现了,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为产业企业培养与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

  方红江表示,他们公司在员工管理方面持“共同发展、双赢”的原则,只要员工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公司就支持。“比如,我们有一名员工经过公司的多方培养后,成为苹果、红枣产业内的资深研发人员,而公司的服务对象——一家上市公司需要组建期货团队,很想把这名员工招收过去。随后公司与这名员工充分沟通后,在公司没有提出任何要求的情况下,把其输送到了企业。虽然短期内让公司少了一名业务能手,但却帮助一家大型涉农企业开拓了期货业务,这家涉农企业反过来又与我们公司在更多的领域开展了合作。最终结果是‘三方共赢’。”方红江说。

  多名参加“郑商所杯”大学生模拟交易大赛的毕业生告诉记者,由于自身具有一定的期货等金融知识,他们就业的路子宽了许多,部分同学已顺利进入期货公司工作,有的同学在研究透彻某个品种后又到基金公司就职,丰富的研究经历和实践经验让他们实现了事业转型。

  随着期货和衍生品法正式实施,未来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大有可为,而全面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市场,将会有更多的期货专业人才需求。

关于作者: 博易大师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